今天是  首页动画  |  盐城旅游信息网  
首  页   旅游新闻   盐城印象   政务公开   宣传促销   招商引资   机关党建   专题报道   公共服务   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 > 盐城印象 > 特色文化
风雨中传来渔号子
发布时间2015-08-07  浏览次数:   稿件来源  [ ]


历史悠久

相传乾隆三年前后,弶港成港,开始有渔民在此捕鱼为生。乾隆三十三年,渔民达到了108户,以后逐年增加。因为渔民的增多,弶港成为海边自然小镇。

渔民为生存与海抗争的故事,以传说的形式得以代代相传,许多耕海牧渔的劳作方式和历史记载也以渔号子、民谣等形式得到传承。



清朝末年是弶港渔民号子的鼎盛时期。

当时,小黄鱼生产汛期前,渔民从正月初就开始备汛(忙绳索网具等),直到外出生产,每天渔号子声不绝,整个弶港东、西、南、北、中遥相呼应,可谓惊天动地。

在这一个半月中,除吃饭时不打号子外,渔民们在劳作时,不管肩挑手拎,推拉抬撬,均打号子。出海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号子做统领,引导生产。

特点鲜明

渔民号子是渔民长期从事海上作业而创造的渔家歌谣,有着强烈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吆喝、呐喊为主要特征,粗犷、豪迈、浑厚、热烈,旋律性强,节奏和缓,抒情委婉,感染力强。


传承人陆加友

提起陆加友,弶港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年逾七旬的老汉,虽已退休多年,但奔走在渔港渔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在与渔民长期的生产生活接触交流中,这位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渔家汉子,萌生了传承渔文化的念头。

他和弶港近千名60岁以上的老渔民一起,组建了“夕阳红渔号子合唱团”,在唱响“渔民号子”的同时,积极参与上级文化部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2008年,“渔民号子”被认定为东台市和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8月中央电视台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弶港拍摄大型纪录片《红帆船》,他应著名编演陈明奎的邀请,为这部献礼片领衔演唱配录了“渔号子”乐曲,弶港“渔民号子”第一次回荡在央视荧屏上。


2011年渔民号子成功申列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也被推荐认定为渔民号子传承人,受到文艺界专家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1 盐城旅游网 苏ICP备06001211号
盐城旅游热线:0515-88348666-1(咨询),-2(投诉)
联系电话:0515-86662434,866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