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动画  |  盐城旅游信息网  
首  页   旅游新闻   盐城印象   政务公开   宣传促销   招商引资   机关党建   专题报道   公共服务   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 > 盐城印象 > 特色文化
气势恢宏的红色文化
发布时间2017-11-17  浏览次数:   稿件来源  [ ]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的历史始终是我们最珍惜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战争年代,新四军与盐城人民鱼水相依,生死与共;抗日民主政权关注民生,造福一方。新四军战士跃马东进的铜像,矗立在市中心广场历久弥新,它昭示了抗战时期新四军在盐城奋战的光辉历史。

  1939年底到1940年春,蒋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在江南、华中乃至华北的根据地均面临严峻的局势。中共中央迅速在战略部署上作出重大调整,指示华中各部放开手脚向包括苏北在内的全华中发展,“不到海边决不停止”。1940年4月,中央军委指示:“我八路军有抽调足够力量南下援助新四军,建立新的伟大抗日根据地之任务”。 1940年6月,陈毅的江南指挥部,遭受国民党军冷欣部的包围,新四军挺进纵队又在江北郭村告急,皖南军部又东移无望,陈毅一时无法在长江两岸同时拒敌,遂决定率先单独遵从中央的方针,率江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并毅然发起黄桥战役反击国民党军的围攻。在接到中央驰援陈毅的命令后,黄克诚即率八路军第五纵队主力从淮海区挥师南下,重击韩德勤后方,直下盐城。

  1940年10月10日,黄桥战役胜利后,新四军、八路军两支先头部队在盐城、东台间的白驹镇狮子口会师。新四军与八路军在华中实现彻底“联通”的战略得以实现。陈毅有感于同黄克诚久别重逢,即兴赋诗:“十年争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两军会合不久,皖南事变发生,蒋介石悍然宣布取消新四军,中共中央迅速指示在“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的基础上于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25日,成立大会在盐城游艺场举行,发表了“新四军将领就职通电”:陈毅为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委,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党校、鲁艺华中分院、抗大五分校、《江淮日报》社、华中银行等机构也在盐城相继建立。从此,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独立领导下,浴火重生,驰骋江淮,转战华中,与八路军南北呼应,成为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新四军还是一支特别注重文化建设的军队。刘少奇、陈毅在盐城以极大的热情发动并领导的敌后抗战新文化运动,吸引了敌占区和大后方的著名文化人和青年知识分子:邹韬奋、贺绿汀、范长江、阿英、吕振羽、薛暮桥、孙冶方、顾准等先后来到盐城,投身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文化人的到来,大批文化组织的建立,开创了抗战文化的全新阵容:华中鲁艺是抗战文化的摇篮;苏北文化协会是“新文化运动”的舞台;军、师鲁工团与苏北文工团,是军地文化宣传的主力;湖海艺文社是统战工作的阵地;陈毅倡导成立的“文化村” 是文化人的战斗堡垒。生动活泼的抗战文学,异彩纷呈的抗战戏剧,激昂嘹亮的抗战音乐,丰富多彩的抗战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的欢快成长:阿英主编了文艺刊物《新知识》、丘东平发表了小说《茅山下》、殷扬写出了《皖南突围记》、贺绿汀创作了大型合唱曲《1942年前奏曲》、李增援作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何士德写了《我们同是一家人》、许晴拿出了独幕剧《胜利》的剧作。特别是阿英创作的大型历史剧《李闯王》成为戏剧经典,名动全国,影响深远。

  正是这些积极、饱满、激昂的文艺作品,配合着新四军的光荣战绩,焕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促进了革命军队的大发展,至抗日战争结束时,华中新四军主力发展到21万人,统有地方武装9.6万人,民兵、人民自卫武装近96万人,奠定了中共军队日后在该地区的受降优势,以及在解放战争中实施战略决战的区位优势。

  建国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粟裕、张爱萍、洪学智、陈丕显、叶飞等都在盐城这方抗战热土上留下深深的足迹。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到底涌现出多少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艺术家?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昌盛,有多少革命志士血洒疆场?相信大家可以在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人物舘、泰山庙军部旧址以及两军会师纪念碑、鲁艺烈士遇难地、抗大五分校旧址等纪念设施中,找寻到一幅幅难以忘怀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传奇。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1 盐城旅游网 苏ICP备06001211号
盐城旅游热线:0515-88348666-1(咨询),-2(投诉)
联系电话:0515-86662434,86662427